?耐酸堿油墨是一種特殊的功能性油墨,能夠在酸堿環境中保持良好的附著性、耐腐蝕性和穩定性,不易因酸堿侵蝕而出現脫落、變色、溶解等問題。耐酸堿油墨的干燥方式直接影響其成膜性能、生產效率及最終的耐酸堿效果,需根據油墨類型、基材特性、生產工藝等因素選擇。常見的干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:
?

一、常溫干燥(自然干燥)
原理:依賴油墨中的溶劑(如醇類、酯類)或水分在常溫下自然揮發,使樹脂等成膜物質逐漸凝固形成連續膜層。
適用場景:
適用于含揮發性溶劑的自干型耐酸堿油墨(如部分環氧樹脂油墨、丙烯酸樹脂油墨)。
適合對干燥速度要求不高、基材不耐高溫(如部分塑料、紙張)的場景,例如小型零部件的手工標識。
特點:
無需額外設備,成本低,操作簡單。
干燥速度較慢(通常需要數小時至 24 小時),受環境溫濕度影響大(溫度低、濕度高時干燥時間延長)。
成膜后膜層硬度和耐化學性可能略低于固化型干燥,需確保溶劑完全揮發以避免殘留影響性能。
二、加熱固化(熱干燥)
原理:通過加熱(烘箱、紅外加熱等)加速溶劑揮發,同時促使油墨中的樹脂與固化劑發生化學反應(如交聯反應),形成更致密、穩定的膜層。
適用場景:
主流耐酸堿油墨(如環氧樹脂油墨、聚酰亞胺油墨)多采用此方式,尤其適用于工業批量生產。
基材需耐受一定溫度(如金屬、陶瓷、耐高溫塑料),例如化工設備零部件、實驗室器具的標識。
關鍵參數:
溫度:通常在 80℃~200℃(具體依油墨配方而定,如環氧樹脂油墨固化溫度多為 120℃~180℃)。
時間:數分鐘至數十分鐘(如 150℃下固化 30 分鐘),需確保樹脂充分交聯。
特點:
干燥速度快,膜層硬度高、耐酸堿性能優異(交聯后的樹脂結構更穩定)。
需專用加熱設備,能耗較高,但適合規模化生產。
三、UV 固化(紫外線固化)
原理:油墨中含有光引發劑,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(UV)照射下,光引發劑分解產生自由基,促使樹脂(如 UV 型環氧樹脂、丙烯酸酯樹脂)快速發生聚合反應,瞬間固化成膜(通常幾秒至幾十秒)。
適用場景:
適用于 UV 型耐酸堿油墨,適合對生產效率要求極高的流水線作業,如電子元件、醫療器械的快速標識。
基材需能透過 UV 光或表面接受 UV 照射(如玻璃、透明塑料、金屬表面)。
特點:
干燥速度極快,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;無溶劑揮發(或低溶劑),更環保。
膜層固化充分,耐化學性、附著力強,但需專用 UV 固化設備(UV 燈、傳送帶),且油墨成本較高。
陰影區域(如凹槽、復雜結構件的背光處)可能固化不完全,需結合其他方式輔助。
四、雙組分固化(化學反應固化)
原理:油墨由主劑(樹脂)和固化劑(如胺類、異氰酸酯類)兩部分組成,使用前按比例混合,通過兩者的化學反應(如交聯、聚合)自然固化成膜,可常溫或加熱加速反應。
適用場景:
高性能耐酸堿油墨(如聚四氟乙烯改性油墨、乙烯基樹脂油墨)常用此方式,尤其適用于高濃度酸堿、高溫環境下的防護(如化工管道、儲罐)。
特點:
膜層化學穩定性極強,耐酸堿、耐溶劑性能突出,適合極端環境。
混合后有一定適用期(通常幾小時),需在期限內使用完畢,避免浪費;固化時間可通過溫度調節(加熱縮短時間)。
選擇建議
小批量、低成本場景:優先常溫干燥或簡易加熱干燥。
批量生產、高耐蝕需求:選擇加熱固化或雙組分固化(確保樹脂充分交聯)。
高速流水線、環保要求高:UV 固化是優選(需注意基材和結構適配性)。
最終干燥方式需與油墨配方匹配(如 UV 油墨不能用加熱固化),并通過測試驗證干燥后的膜層是否達到耐酸堿指標(如浸泡酸堿溶液后觀察是否脫落、變色)。